小众的大学和专业,就业都不是问题,但长期发展会比较局限,就看个人的取舍
张雪峰最近又把一所大学推上了热度。
在他的直播间里,提到这所学校时,弹幕刷得飞快:"去年刚过本科线就能上,今年怕是要涨疯了!"
果不其然,这所之前没多少人关注的大学,录取分数线半年内涨了近 50 分,连招生老师都直呼 "没想到"。
这所被张雪峰捧红的学校,就是景德镇陶瓷大学。
光听名字,很多人会觉得 "不就是搞陶瓷的吗",但数据不会说谎:它的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就业率高达 99.2%,毕业生进茅台、华为、宁德时代的比比皆是,应届毕业生平均起薪 8500 元,比很多 211 高校还高。
一、从 "压线就能上" 到 "挤破头",这所大学经历了什么?
景德镇陶瓷大学的走红,完美诠释了什么叫 "张雪峰效应"。
2021 年,它在很多省份的录取分数线刚过本科线,属于 "捡漏" 的好选择;2023 年,随着张雪峰在多个场合推荐,分数开始飙升,在江西、安徽等地,物理类录取排名比两年前前进了 2 万多位。
今年更夸张,有省份的考生拿着能上普通 211 的分数,毅然选择了这所双非院校的王牌专业。
这种热度不是偶然。
张雪峰在推荐时,总能精准戳中考生和家长的痛点:"别小看陶瓷专业,现在新能源汽车的电池外壳、手机里的电子陶瓷,全是这个领域的技术。这所学校有 60 多年的积淀,企业抢着要。"
事实确实如此。在景德镇陶瓷大学的招聘会现场,宁德时代、比亚迪的招聘展位前总是排着长队。
二、98% 就业率的背后:定向培养的 "香" 与 "愁"
这所学校最让人惊叹的是 98% 的就业率,但很少有人知道,其中 30% 的学生走的是 "定向培养" 模式。
简单说,就是学校和 200 多家陶瓷、材料企业签了协议,学生入学时就确定了就业单位,大三去企业实习,毕业后直接转正。
这种模式下,学生不用愁找工作,起薪也有保障,但缺点也很明显:
一是职业天花板低。定向到某家陶瓷企业的学生,可能一辈子都在做类似的技术工作,想跳槽到其他行业很难。
二是地域限制严。很多合作企业在三四线城市,想留在大城市发展的学生,往往要放弃定向名额。
有学生吐槽:"入学时觉得包分配很稳,毕业才发现,同学去深圳搞新能源的,三年后薪资翻了一倍,我还在原地踏步。"
这也是张雪峰在推荐时反复提醒的地方:稳定不代表高薪,任何选择都需要取舍。
三、理性看待 "张雪峰推荐",这几点很重要
张雪峰的推荐有参考价值,但盲目跟风很容易踩坑。报志愿时,不妨多问自己几个问题:
1. 这个专业的热度能持续多久?
陶瓷、材料现在火,是因为新能源行业在爆发。但等你毕业时,市场会不会饱和?就像几年前的土木工程,曾经也是香饽饽,现在却成了 "天坑"。
2. 高就业率是真需求还是 "定向包装"?
如果学校的就业率主要靠定向培养撑起来,要想清楚:这种 "包分配" 是不是你想要的?能不能接受长期在一个行业、一个地方工作?
3. 分数性价比到底高不高?
如果一所双非院校的分数已经超过 211,就得掂量掂量了。同样的分数,去 211 读个普通专业,还是去双非读王牌专业?前者有学历光环,后者有专业优势,没有标准答案,但一定要结合自身情况。
4. 自己到底喜不喜欢这个专业?
就算就业率 100%,天天做自己讨厌的工作,也很难坚持下去。陶瓷专业要和泥土、窑炉打交道,材料专业要泡实验室,没兴趣的人学起来会很痛苦。
四、除了这所大学,这些 "宝藏选择" 也值得关注
如果不想扎堆景德镇陶瓷大学,这些类似的 "高性价比" 院校可以看看:
1. 有行业背景的特色院校
比如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的铁道类专业,在铁路系统认可度很高,专科毕业也能进铁路局;南京工程学院的电力专业,进国家电网的比例超过很多 985。
2. 新兴交叉专业
像 "智能材料"" 新能源装备 " 这些专业,结合了传统工科和新技术,目前竞争小,未来需求大,值得重点关注。
3. 地域优势明显的院校
比如在长三角读智能制造,在珠三角读电子信息,当地企业多,实习就业方便,发展机会也多。
张雪峰的建议,往往能帮大家找到性价比高的选项,但最终的选择,还是要结合自身和所在家庭的情况。
毕竟,大学四年是自己读,工作几十年是自己干,适合自己的,才是最好的。
你觉得张雪峰推荐的景德镇陶瓷大学靠谱吗?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!